|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羅敏綺 4 years, 3 months ago

      本堂課從台灣人口的基本組成討論了台灣基本的社會語言學的問題,社會語言學基本的幾個概念就是從一個地區的人口的基本組成開始。台灣的人口結構相較於其他國家在不同的時間點有很大的變化,用現代的概念來說就是其實台灣在不同的歷史時刻,主要是由移民產生人口結構的變化。依據現在一般的概念,台灣有以下五種人:本省人、外省人、新住民、原住民、客家人。以下針對上述五種人進行介紹。

 

          一、   新住民

現今人口數約50萬人,佔台灣總人口2%左右。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為其中三大語言。

 

二、   原住民

       現今人口數:約50萬人,佔台灣總人口2%左右。台灣原住民語言最有趣的問題就是,當我們講到一個族,通常代表著存在與其相對應的族語。台灣的對原住民語言的認知有很長的時間都是九族,但是九族的這個說法在台灣正式成立了台灣原住民委員會之後就有所改變,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語有16種。台灣原住民目前採取身分制,關於種類的增加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例如,目前的主語認證考試種類遠比族群的數目要多很多,因為原住民族語中有方言的存在。而第二個比較有趣的觀察點是雖然平埔族尚未被認可,但是政策上已經同意將來要承認平埔族。

 平埔族原本被認為已經消失了,但1987年以後有人出面說明自己是平埔族,希望能恢復身分,目前已爭取到同意,但修法進度緩慢。目前被承認的平埔族有葛瑪蘭族。漢人進入台灣後,有一部分葛瑪蘭人遷移至花蓮,1945年那段時間被登記成阿美族。此外,西拉雅族語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外人(荷蘭人)和原住民接觸到的語言。 

 

三、   外省人

      目前外省人人口大約佔台灣總人口數12%。外省人跟時間因素有關係,原則上指的是1945年到1950年代之間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的人。當時台灣約有300萬人口,從中國大陸來了約100萬的外省人。

 

四、   客家人

      台灣的第二大族群,佔台灣總人口數約12%。主要分布於丘陵與山區。根據聚集地的不同,主要能分為南客與北客,北客指的是居住於桃園、新竹與苗栗的客家人;南客指的是居住於在高雄、屏東與六堆的客家人。六堆指的是東部的客家人,但我們稱呼他們為客家的二次移民,因為日治時代的時候,日本想要開發台灣東部,於是四處找人去東部,當時響應的多為客家人,而六堆客家人就是當時遷移至東部的客家人。

 

五、   閩南人

      佔台灣總人口數約70%。台灣的閩南語腔調可分為泉州腔跟漳州腔,而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叫做台灣優勢腔。台灣的腔調基本上漳泉不分,較接近廈門腔。除此之外,還有宜蘭腔、台南腔、鹿港腔等等。

 

      共同語指的是在同一地區,人民互相溝通時所使用的最基本語言。國語、華語、漢語、普通話等在台灣的法律裡沒有任何地位,目前沒有一個法律條文說明台灣的國語或共同語是什麼。而最近在法律上有新的改變就是通過了國家語言發展法,以尊重各語言的多元性。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